西周早期白灰底墓葬

(分钟前 更新) 356 2727

最新回答

建造的。墓中普遍出现了用河卵石、木炭来加强防潮、防盗的构造,可以看出人们已放弃商周以来大而空的地下结构,转而开始精攻墓室内部建筑质量,这与同一时期地上建筑创设筒瓦、瓦当防水、导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汉时期的墓葬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盛行了二千余年的竖穴墓逐渐转变为砖室墓和画像砖墓,“特别是砖室墓,传播最快,西汉中期以后,大型多室砖墓更加流行。”[5]其建筑程序是“先在地表挖出近方形的竖穴土坑,在竖穴土坑的一壁又挖出斜坡墓道,坑底用砖石构筑墓室,墓室与土坑之间的空隙回填原坑土,夯实。”[6]至于墓室内部的结构,“由梁式的空心砖逐渐发展为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木椁墓所不能解决的防腐和耐压问题,当时拱券除用普通条砖外,还用特制的楔形砖和企口砖。”[7] “(砖石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墓室等部分组成,”[8]并出现空间较小的耳室。砖室墓的大量出现,实际上表明了地上建筑技术的极大进步,“西汉中后期以后,建筑物开始用砖” [9]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虽然这时候砖在建筑中所占的份量还比较低,“在房屋建筑中砖多用于台基和墁地,间有用于贴墙加固的,”[10]在大型宫殿建筑中它也只是“在夯土台的外侧,用砖或砖石混合的方法包面。”[11]但是由于砖的可塑性、稳固性以及长久性的特点,使它在出现之初就开始大量用于墓葬的建造,这种墓葬,实际上仿照了两汉时代厅堂建筑的式样,可以说是汉代人们居住情况的直接反映,这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人追求“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砖室墓的出现在墓葬制度上有着重大意义,它直接取代了竖穴墓,使墓葬形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在两汉砖室墓的基础上,开始朝着墓室内的装饰方向发展,画像砖得到很大发展,在墓室壁面上,开始特别盛行用砖砌成大幅浮雕花纹,这是在当时受北方游牧民族和西方佛教影响重视对屏风等家居装饰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墓室的陈设越来越接近地上建筑的式样。
由唐入宋,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发展成熟,木构架的两种主要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经完善,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已达到相当精巧的地步,这一地上建筑的巨变迅速反映到了地下墓室的建造,砖室墓中大量出现了仿木结构,槛柱、额枋、斗拱开始大量出现在宋及其以后的墓葬中。如河南尉氏县张氏墓发掘的一典型宋墓“宋墓用长方形小砖平砌,券顶,墓室采用了简单的仿木雕砖建筑结构,在墓室内券顶与四壁交接处装饰了凸出的砖雕斗拱,除墓室南壁外,东西北三壁斗拱相互连在一起,东西两壁各10组斗拱,北壁8组,每组斗拱都有砖雕的云头(或称麻叶头)出墙体,连环斗拱上托有替木,替木上有横心枋,枋上彩绘有云纹。”
木图先生 2024-05-2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西周早期白灰底墓葬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244390964508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