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中的三黄三黑指的是什么

(分钟前 更新) 438 7849

最新回答

第一次黄黑变化发生在分蘖期,即通过追施“小暑发棵肥”,出现第一次“黑”;分蘖末期施用的肥料落劲,结合轻搁田,出现第一次“黄”。第二次黄黑变化发生在拔节到幼穗分化前,即圆秆拔节前施“大暑长粗肥”,叶色再度转绿,达到第二次“黑”;到立秋,结合进行重搁田,肥料落劲,出现第二次“黄”。第三次黄黑变化发生在穗发育期间,即覆水后施“立秋长穗肥”,叶色再次转浓,出现第三次“黑”,到抽穗前三至五天叶色褪淡,又出现了第三次“黄”。
一黑一黄的作用是促进适当分蘖、壮苗,保证足穗、壮株。这个时期氮代谢旺盛,在叶片迅速生出的基础上,增加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缺肥,“黑”得不够,则生长势差,分蘖迟缓,穗数不足。分蘖盛期过“黑”,分蘖末该黄不黄,则叶片长大,组织柔嫩,容易引起病虫为害。一黑一黄交替,有利于建立高产群体的骨架,并为增强光合作用创造条件。
二黑二黄是长粗和奠定壮株、防倒、培育大穗基础的时期。正常的二黑是促进光合作用,形成和累积碳水化合物的必要条件。不出现二黑,则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过小,功能下降,出穗提早,穗短粒少,产量不高。如二黑过头,不出二黄,则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呼吸强度升高,妨碍茎中碳水化合物的贮积,不利茎节发育。同时由于株高、叶大、植株光照条件不好,容易引起病虫害和后期倒伏。
三黑的出现,有利于稻穗发育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大穗和粒重奠定物质基础。如果过黑,达不到出穗前落黄,则剑叶增大,茎叶内水溶性含氮物质增加,降低了碳水化合物的贮积,不利于茎节发育,易倒伏。同时,由于氮素同化旺盛,抑制了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向穗部运转,灌浆缓慢,结果不实粒增加,粒重减轻,达不到高产。
小于吃饭了 2024-06-2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水稻栽培中的三黄三黑指的是什么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5142898559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