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房屋特点

(分钟前 更新) 485 4939

最新回答

一、特点:
建筑博览,是鼓浪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萃景观。先说我国传统建筑,如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居民建筑等,在鼓浪屿都可以找到其影子,尤以园林建筑的廓、亭、阁、楼、桥,菽庄花园里样样齐全,如渡月桥,如壬秋阁,如小板桥和四十四桥,如蛇岭花苑长廓,又如用“叠石”的累古而成的“十二洞天”,俗称“猴洞”;依墙而造的顽石山房的石壁和“人造瀑布”。飞檐、斗拱、铺首、漏窗和彩画、琉璃工艺等艺术处理到处可见,增添了园林的丰彩。
此外,近年络续建成的:有原鼓浪屿公园中改海底世界;有郑成功高大雕像及浮雕的皓月园;有我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大理石像的毓园;灌木花卉、棕榈婆娑、华果飘香的会桥亚热带植物引种园;陈列厦门千年历史、特区建设概貌的厦门博物馆;颂扬英雄业绩的郑成功纪念馆;以及延平公园和港仔后游泳场、中山图书馆、人民体育场,和有园林建筑风格的鼓浪屿别墅、观海园旅游渡假地、鼓浪屿宾馆等,在1.78平方公里中,有这么多功的公园和馆舍,其密度恐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宗教建筑中,有我国传统的寺庙建筑如佛教的莲花庵等,也有基督教的三一教堂和天主教的天主堂等,则是采用西文“十字平面式”的建筑结构,祭坛两侧增加横向空间,高度与正厅相应,形成十字平面,象征基督受难,又适合宗教活动。
陵墓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之一。古代有地下的地上两部分,并有严格等级之分。鼓浪屿与古代无大官陵墓,但亦有明末清初古墓,即鸡山路旁的郑成功谋士“明志士陈士京先生之墓”,和洋人墓居的“洋墓口”。鼓浪屿成为中西坟墓建筑不同风格的集纳地。
二、闽南的简单介绍:
闽南(Hokkien),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地域上的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但从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来说,闽南特指的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 俗称闽南金三角。
海上花的故事 2024-05-09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杜仙洲,1994)。
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但上面所说的石建筑的同时存在,于是闽南民居中其墙面的最大特色是在于它能如此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在混合中隐藏 着艺术化的本义。挖掘闽南民居中砖石墙审美性元素时,特别是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式,某种角度说,对我们现代全球化中本土文化的保持和理解是极富现实意义的。虽然也有学者认为福建民居有海洋文化的痕迹,特别闽南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海外交流繁多,多文化之间影响痕迹明显,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 ,马踏祥云,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见图4)。
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
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由于当地盛产花岗岩,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建筑材料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惠安、晋江、南安等地大都因地制宜,把那些班驳突兀,峥嵘嶙峋的石头变成了一组组泉州市石建筑的奇观。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
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它巧妙利用地势特点,是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她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
另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溪岸。如鲤城五堡街,利用临街设店、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通街、后到溪"的美称。
洋式的民居建筑,它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厅堂居室宽敞舒展、功能分区合理。样式别致,门窗、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多数做法是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为主,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或并置相连营造。这种住房适应当时海外带回最新的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这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番仔楼"。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妹喜儿lady 2024-05-06
是正常南方人的建筑
一般都是屋顶尖尖的、
因为是南方、比较多雨水、这样的房屋比较容易排水
木木小YY 2024-04-29
大多数的 大门都是坐南朝北
艾薇喵跑 2024-04-1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闽南人的房屋特点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11069488525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