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的建筑代表

(分钟前 更新) 201 5901

最新回答

1、老范志大厝
老范志大厝位于泉州市南俊巷东侧,前为九一街,后为桂坛巷。桂坛巷因有一座桂坛宫而得名;另一说法是该巷位于清源书院南畔,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书院乃举子云集之处,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
老范志大厝厝主吴亦飞,乾隆年间晋江人,本系教书先生,后改业经营中成药神曲,取义范仲淹名言“不为贤相,当为良医”和“先忧后乐”为志而起店名曰“范志”。从开张始即生意兴隆,尤以左宗棠征服回疆一役中,范志神曲最显功效,于是购服者大增,竟成巨富,遂营建大厝。
整座大厝由三座五进三开间的大庭院组成,格局几乎完全相同。各院落之间以防火墙相隔,侧面墙设门,与各院落相连通。大庭院两侧均建有护厝两排,组成一栋规模宏大,且富有层次和建筑结构特色的大型宅院。据居住在这里的吴老先生介绍,大厝东西向63米,南北向105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房屋100多间。由于建筑师傅的讹传,人称范志大厝99间。
2、泉港山腰庄氏宗祠:
家庙仍为三开间,深三进,由门厅、中厅、大厅组成,中隔二天井,加上庭院呈六个层次,深达52.8米;各层次在同一基线上前后落差达1.6米,使整座祠宇显得气势恢宏。屋顶铺盖橙色琉璃瓦,屋脊燕尾高翘。大厅屋脊中央塑有一座五层小塔,两边雕有二条飞龙;塔两旁屋脊前沿左雕龙右雕凤,意谓“龙凤呈祥”。中厅屋脊、下厅廊顶分别饰以双龙戏珠、葫芦飘带、鲤鱼跃龙门、飞凤麒麟、八仙过海等雕塑。祠宇内部以10对杉木柱、7对石柱、11对砖柱支撑。其中10对木柱皆红漆,上镌金字楹联。上方雕梁画栋,彩饰祥鸟瑞兽。铺筑于顶厅厅沿的巨型“石今石”,长5.75米、宽0.74米,厚0.4米,乃泉港区独一无二的大型石今石构件。不知先祖们取之何方,又如何运抵此处,虽有传说种种,但无从查考。家庙大门上方嵌着红底金字“庄氏家庙”匾额,大门外两侧雕刻有“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二虎逞威”等图形的石鼓。其后左右壁垛上嵌入“双龙游戏”、“麒麟奔跃”的石浮雕。大门外左右厢房正面,距地1.44米的壁垛上砌有石窗棂一对,八角框内镂雕四条腾舞的游龙;外四角有北宋宰相司马光“破缸救人”等八幅历史典故的浮雕。整个窗棂呈方形各边长1.5米。
3、泉州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4、泉港山腰小三房古厝:
小三房古民居群由大小不一的九座古大厝组成,总占地约6700平方米。其中最能体现建筑艺术水平、最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是下厝(东、西两座)和中厝三座大厝,此三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皆是悬山式屋脊,前面有砖埕,并护以杂石围墙,雍容大方。下厝系山腰庄氏第十五世祖庄大东历经三年建成,由东、西两座仿皇宫式的三进五间张的大厝构成,俗称“四马拖车”,左右辅以护厝,西面的护厝之侧又附有武馆和文馆。东、西两座大厝共占地1414.84平方米,总计有房子65间。两大厝由下厅、中厅、后厅三部分组成,进大门,下天井,上厅堂,入后厅,皆以辉绿岩长石板为台阶,天井中掘有集水井,地下铺设排水沟,两侧置着摆放花卉的石案。古厝的通风采光主要依赖天井、门窗以及房檐的天窗和空气阁,使如此之大的古厝常年清新明亮,即使是累日阴雨亦不迂浊晦暗。
中厝系庄大东堂兄弟庄大勋同期建造的一座两进五间张大厝,右边单护厝,总占地627.45平方米。屋后建两间并列的文武馆,占地300平方米,武馆之前又有宽敞的练武埕。
下厝和中厝外墙墙基、墙裙以花岗岩砌筑,其上用红砖砌筑,大厝内部以几十根巨木作柱,支撑起宽广的房顶。木柱之下的柱础皆以辉绿岩雕琢而成,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
木柱之上是叠梁式托梁,梁上是椽子檩条屋架、双层瓦屋面,上有瓦筒压顶,檐前有陶制封檐和滴水。由于中厝和下厝始建时正好临海,这种精巧坚实的房檐结构可有效地抵御沿海风暴。
梁、柱、墙板上有漆画和木雕,大门门廊两侧镶嵌有精致的砖雕,门前墙裙的基石有石雕,屋檐与砖墙的交衔处有泥塑雕。雕塑的内容有花鸟虫草、山水人物,皆凹凸有致,疏朗得体,布局巧妙。
据说下厝的东西两大厝房檐原本相连,廊上建有小阁楼,名为“娘子织布楼”,“文革”后期毁殆。在下厝西大厝的埕地上有庄大东所挖的一口水井及一个直径为1米的石制洗衣臼,沿用至今。
5、泉港土坑古厝群:
土坑古厝群整体规划颇具慧识卓见,排列井然有序,布局精巧,绝大部分坐西北朝东南,冬暖夏凉。民居分8排,每排屋建造相距30―50米,便于交通活动。刘氏古民居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式或卷棚屋顶,座座屋脊高翘,壮观辉煌。门窗有圆、方、拱、菱等形式。它们皆是砖石、木材结构,石材、衫木都是从外地采购。大部分古民居能保存至今,建筑十分坚固。土坑村刘氏古民居是群体建筑,它代表了当时一个地方建筑的最高水平。

Me馍馍27 2024-05-1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闽南古厝的建筑代表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676090717315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