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怎么布置

(分钟前 更新) 392 5085

最新回答

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设计轴线布置。

在确定观测场地,层面确定以后,沿建筑物设计的轴线布点,可隔线布设,也可隔行交叉布设,有时还需要上下交叉(地上,地下)布设。将点连成线,以线构成网,以网代表面,才能控制住整幢大楼,又给绘制各点位沉降曲线图、各轴线的沉降剖面图提供了方便。

整体网点选定后,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局部特征及设计方的要求来布设局部特征点,通常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地质条件改变处:

对于两种地质类型的变化处,应增设特征点,用于观测区分不同地质类型的沉降差异。

(2)后浇带:

后浇带是施工过程中为消除差异沉降引起的基础底板内力的一种方法。对于沉降观测而言,在后浇带处布设特征点,可以观测因后浇带的存在两边的自然沉降和差异。

(3)基础形式改变处:

不同的基础形式,存在着不同的沉降结果,在基础形式改变处加布特征点,可监测两种基础形式的沉降差异及局部沉降。

扩展资料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除应符合一般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二、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空压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降观测点

孙美霞11 2024-05-10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 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 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 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须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azaarsenal 2024-04-30

根据规范的规定设置,详见附图。

Luck丶美人蕉 2024-04-1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沉降观测点怎么布置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266170501708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