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屋里的甲醛

(分钟前 更新) 466 4551

最新回答

甲醛是普遍存在的化工产品,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在装修材料中经常都会加入甲醛,所以在刚装修完的家庭之中或者是办公室有可能会有甲醛的挥发。尤其是孕妇、幼儿和老年人的危害更大,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和致癌的情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好最有效的去甲醛方法
一、原材料控制
1:使用的环保装修材料
单一材料,不能与室内环境有效搭配,易导致心情差;颜色艳丽的材料,含有的化学物质较多,尽量避免使用颜色单一的、艳丽的材料,会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2:家具的购买
大家都知道,室内的污染很多时候不止是装修所带来的.人们说到室内污染,首先想到的就是装修所带来的,而忽略了家具这个问题.家具是会释放一些有害的物质.
3: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选用合格的装饰材料非常重要,作为装修的基础,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装修之后的室内空气质量.
4:装修设计谨防污染叠加
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室内甲醛治理效果,房屋单位面积内装修材料zui佳使用量,同时还要考虑家具、地板等产品甲醛释放的叠加效应,因为装修中即使使用的装修材料单项检测都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但叠加使用后还是有可能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超标.
5:选择正确施工工艺
板材在切割之后,及时进行封边处理;木质产品刷油要完全,zui好不漏刷;局部装修结束及时进行污染防治等都是在工艺上来处理,要采用正确的符合室内甲醛治理的装修工艺和工序,可以zui大程度上降低有害气体的释放.
6:室内环境的检测
环保装修材料并不代表室内环境一定达标,毕竟,即使所有材料都是环保装修材料,但混合使用之后,量变带来质变,室内污染仍然不可避免.如果想有更加健康的环境,不妨请专门机构做甲醛检测之后,再制定室内甲醛治理方案.
二、通风
通风是最基础的除甲醛的方法,通风可以加速室内外空气的互换,从而去味的目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掌握通风除甲醛的要领,其实通风不止是开窗通风那么简单,需要把家里各个柜子门,抽屉,全部打开,
通过室内外空气循环达到除味的目的。如果室外无风、少风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电扇加强对流。如果使用电扇的话,落地扇效果比较好。但是因为现在装修使用材料较多,造成甲醛浓度很大,所以通风的同时还要辅助其他手段治理甲醛效果才会明显。
三、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系统
选择一个靠谱的空气净化器,也是能够有效的去除甲醛。
厦门混世小魔王 2024-06-27
甲醛的挥发点来为19摄氏度,因此室源温在低于19摄氏度时,甲醛并不会大量挥发。所以就需要主动创造高温环境。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甲醛浓度就上升0.4倍。可以打开地暖或空调等设备,将家里所有门窗都关闭,加速甲醛释放,升高室内温度,等到气温降下来前再打开所有窗户通风,反复几次便可有效去除甲醛。

活性炭可以依靠自身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可以很大程度的接触到周围空气,被动吸附一些污染物到自己的孔隙中,因此被广泛用于去除室内甲醛。但是活性炭对甲醛吸附能力较弱,吸附会达到饱和。而且达到饱和后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脱附,造成二次污染。要经常更换。
逍遥七星 2024-06-17
新装修好的房子屋内都会存在着甲醛,我们需要对甲醛进行处理。家里装修后专怎样清除甲醛属呢?接下来,且听PChouse细细说来。

1、开窗通风法除甲醛

这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就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还能够保持居家清洁干爽,这样就可以让室内污染物能尽快挥发完。

2、空气净化器

这种方法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3、除味剂和甲醛捕捉剂

在装修工程使用,人们也会经常在室内喷洒甲醛清除剂或甲醛捕捉剂,能够起到很好的清除异味的效果。

4、催化技术除甲醛

催化技术这种方法也是被称为冷触媒技术,它使用了多元多相催化为主,结合超微过滤的技术,可以做到对室内甲醛进行很快的催化分解。

5、植物除甲醛

吊兰、长春藤、绿萝都是家中清除甲醛首选的绿色植物,能有效吸附有害物质。

6、活性炭吸附法

选用固体活性炭,就是利用它孔隙多的特点,对甲醛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和分解作用。同时,活性炭颗粒越小,就代表着它的吸附效果越好。
心无车马喧 2024-06-04
把窗户全部打开通风,在多种几盆绿植
Smile丶燚 2024-06-01
新房装修去甲醛优先还是开窗通风,同时配置一台好空净也是必不可少的,斯帝沃空气净化器搭载双核动力系统和纳米技术,在净化空气,在除菌、异味、净化PM2.5同时还可以快速的分解甲醛,甲醛CADR值550mg/m&179;,甲醛去除率高达98%,去除有害物质甲苯等,结合6道过滤结构,能够有效过滤多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半调子810 2024-05-2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怎么去屋里的甲醛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275340080261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