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圜丘是一个怎样的建筑设计

(分钟前 更新) 223 2905

最新回答

圜丘。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至今已近470年了。这是一座高大的圆形石台,高三层,象征“天”。祭天须露祭,台上不能造房子。台由青石砌成,石头的数目以“九”为基数。长度也以“九”计:石台上层坛面直径九丈,中层为十五丈,下层为二十一丈。坛面铺石,最中心是一块圆石,外铺九块扇形青石成环状,再外一圈共十八块。然后每扩一圈递增九块。中层与下层各砌九圈,三层共砌二十七圈,底层最外圈用石二百四十三块,总计用石三千四百另三块。每层石台各设四门,门前各有台阶九级。栏杆阑板也以九数递增:上层每面九块,四面三十六块;中层每面十八块,四面七十二块;下层每面二十七块,四面一百另八块。总共二百一十六块。圜丘上层中心圆石叫太极石,有“亿兆景从”之说,这是一个科学古迹:当你站在太极石上轻轻呼唤一声,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古代帝王附会是皇天上帝在向凡间发“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与在旷野深山及高大建筑旁呼喊时听到回声的道理一样,只是单回音和复回音的不同而已。这是圜丘的特殊地势所决定的,因为天坛南部的中心点,就是圜丘上的中心石。台很高,台下四周又有不同形状和高度的墙以及墙外的宫殿、林木等,使声浪回传,似有万众呼应之感。

西安指纹锁 2024-05-2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明清时期的圜丘是一个怎样的建筑设计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819559097290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