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椅子的设计

(分钟前 更新) 316 9020

最新回答

这包含着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内涵。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使中国的造物艺术无不遵从“象事知器”这一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营造法则,这就使伦理在设计中的表现也是象征性和形象化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明式官帽椅,、太师椅的产生上看出端倪。在古代,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一直把“官”放在社会生活的首位,“学而优则仕”,文人求知的目的就是立身为官。这种意识自然会通过物化形态表现出来。不同的形制的椅子具有标志身份和权力的功能。如“龙椅”只能皇帝坐,“玫瑰椅”一般是为女子制做。而且中国是一个伦理意识浓重的国家,几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道德伦理的说辞,日常器物除了使用功能外,还要引申、提炼出伦理范畴的精神意义来。首先是以物比德,即“寄物喻人”。如铁砚寓意志坚强,玉佩寓意品性高雅。其次是器物装饰上以文字、图画、雕刻的内容直抒或比喻道德伦理和吉祥之意,如孝子节妇等内容的图案在器物上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起到教化作用。再次就是器物名称的伦理寓意,如钱名“孔方”、“青 ”,扇称“仁风”等等

中国的这种传统思想,导致了我们必须“行的正坐的端”。必须很端正的坐着。
在中国古代,器物的象征意义也许更甚于它的使用价值。隐囊(就是现在的沙发的感觉)好像是在宋朝便出现,它没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说它做起来比较没形象,而我们古人又特别注重这一点,所以沙发最终不是中国发明的。

“&8226;&8226;&8226;故是,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此风一开,那种道器与修身养性结合的倾向,便一发而不可止了。”

中国儒道互补而形成的自然美与人格美统一起来的审美观,强调人的文化教养,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谦和好礼、与人为善、诚信克己、中庸和谐的为人原则为历代圣人先贤所提倡。这种审美观及文化在明式家具的构造和制作上都的了充分的体现,文人崇尚儒雅,明式家具以明椅为例,造型方方正正,以直线为主,给人神定气闲、端正沉稳之感,人椅在气韵上形成了同构。四出头官帽椅在明代十分流行,则是“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在造型设计中的形象化表达。

另一方面,90度的靠背,坐起来也并非不舒服。沙发坐起来很舒服吧?可是坐的时间久了还是累,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体内孤立的“点”是不存在的。

人体是一个自控系统,外界的力(如工艺品中考虑的功能)只要把握它的整体性,全盘考虑,分清主次,刺激一点(当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点)就会影响他处,从而使人体整个机能得到调节和控制。
明式家具,它的受力点是多点的。除尾椎骨外,靠背,两个扶手都起到了重心分散的作用。脚不能平放在地,这样就又增加一个受力面,即臀部以下这段下腿正好在椅子的前沿上,这部分的肌肉最软,受力几乎与尾椎骨相等,并且必要时,脚板还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因此一把椅子对人的生理要求来说,是一个整体。

不要只去关注靠背的角度,要全方位的去考虑。
可乐你不乖 2024-05-0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关于古代椅子的设计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51839065551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