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九峰山的景点由来

(分钟前 更新) 148 4798

最新回答


金华九峰山引来许多文人雅士到此隐居讲学,名仙到此修道炼丹。晋代道家创始人、炼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并著《神仙传》,至今丹灶依然。南齐徐伯珍“讲学九峰,授徒千人”。唐吏部尚书徐安贞弃官隐居于此,山下建有“安正书堂”。五代名僧贯休曾为九峰禅寺主持。元画坛魁首黄公望画下了“九峰雪雾图”,现珍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明代太常卿鸿肿寺卿胡森,自号“九峰”,留下许多石刻真迹。因此,云:“自来贤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游观之乐,必于九峰”。 九峰岩
九峰岩距金华约30公里,距龙游约20公里。春秋时,姑蔑国置国都于其山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立太末县,县治亦置于此。而龙游又是以龙丘山得名,见[旧唐书(卷44,志20,地理3)]“龙丘,汉太末县,属会稽郡。晋置龙丘县,以山为名”。到吴越时,钱镠以“丘”为墓,不祥,才改龙丘为龙游,见[龙游县志]。九峰岩(龙丘山)原是龙游的辖区。九峰岩(龙丘山)第一次划到龙游县治之外是在明朝,明成化7年(1471年)分金华,兰溪,龙游,遂昌建汤溪县,见明史(志第二十,地理五)“汤溪府西南,成化七年正月析兰溪、金华、龙游、遂昌四县地置,南有银岭,西北有縠江,即信安江(衢江)”。其中龙游的那部分就包括龙丘山,从此九峰岩便一直为汤溪县所辖。
达摩始祖圆寂之地—九峰寺
据《〔万历〕金华府志》曰,汤溪县南九峰山下的九峰教寺,嵩头陀在天监间亦尝卓锡。《〔嘉庆〕义乌县志》卷二〈山?龙华山〉,谓山顶有磬石钟岩,相传僧达摩练法于此。
据专家考证,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在面壁九年以后,从嵩山达到浙江乌伤(今义乌),之后到汤溪建了龙丘岩寺(即今九峰禅寺),达摩圆寂后,汤溪村民按当地“悬棺葬”风俗,在九峰禅寺前最高峰的岩壁山开岩缝,将其遗体置于其中,为表达对达摩的无比尊重,村民将九峰山的主峰命名为“达摩峰”。九峰禅寺、达摩像、达摩亭等景点都与这个传说有关。

《善慧大士录》(《新纂大日本续藏经》六十九卷)中有《嵩头陀法师传》,其内容大致如下:嵩头陀名达摩,不知其为何国之人,樵夫最初发现他,是在双林之北四十里的香山之中。被樵夫发现之前他在香山之中似乎已经隐居很久了,但究竟有多久,没人知道。后来与梁常侍楼偃相遇,在楼偃等人的帮助之下,建了一座香山寺,颇多神异。之后,于梁普通元年(520)离香山南游,至余山(当是乌伤一带的山名),欲渡江(当是指东阳江),而江水泛滥,船家不肯摆渡,于是达摩便把伞布于水上,手把铁鱼磬,截流而渡(后世有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应当就是由此发展演变而来的)。渡江之后,南至稽停塘下,见傅翕于沂水中(不是山东的沂水)捕鱼,遂发其“神妙之迹”(点破其宿因),并指示其修道之所——松山双林,然后至莱山(当在乌伤与金华之间),建莱山寺,又西至金华建龙盘寺,法师又於西行至龙丘界,望见南山岩势孤秀,又曰,此亦可以置寺矣,因居止其中,建立兰若,後号此为龙丘巖寺。寺成後.法师更西行,入万善山口,见山盘势纡,又欲置立精舍......号曰离六尘寺......法师又西行至孟度山,此山先有白鹿,及常闻钟磬之响,更於此地置立精舍,号三藏寺,始,法师发迹置香山寺,及此凡七所,得山川之形胜,黑白供养,逮今犹然,三藏事毕,法师却还龙丘巖寺,及入灭。中暗示嵩头陀灭于天嘉五年(564)。 渊明三径
据历史记载,陶渊明曾隐居九峰山。专家考证,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曾游浙之西湖,雅爱山水之秀,自新安而睦而金而九峰,后归携眷属而居于九峰山麓,地隶浙之东阳郡,又号东阳隐士之后,九峰山名声大振。陶渊明的诗以及名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从中可找到九峰山的影子。“渊明三径”至今犹在,故又称“九峰桃源”。

优氧V美 2024-05-03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金华九峰山的景点由来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163695335388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