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房子是怎么盖的

(分钟前 更新) 126 5273

最新回答

人类在原始社会早期并不会营造房屋,为了躲避猛兽和风雨的击,多在树上或靠近水源,地势高爽,背风的天然山洞里,我国发现在最早的原始人类住处,是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的“北京猿人”洞穴。洞内有厚达四十多米的堆积物,可见人们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大约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学会营造房屋。古书上讲“土古之世”人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因丘陵掘穴而处,这些大体上反映了人们开始建造房屋的情况。

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住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半地穴式的建筑,主要是北方的建筑模式,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一中是桩上建筑,主要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

半地穴房屋有方圆两种形式,地穴有深有浅,这种房子都是用坑壁作墙基或墙壁,有的四壁和屋室的中间立有一木柱支撑屋顶。为了加固柱基,立柱周围加上一圈夯打造实的细泥。有的泥里夹杂着碎陶片和红烧土,也有的用天然石块作柱基,木柱上架设横梁和椽子,铺上柴草,用草拌泥涂敷屋顶。有的地四周没有柱子,把屋檐直接搭在墙基上,为了防潮,并使房屋经久耐用,居住面及四壁常用白灰或草搅泥涂抹有的还用火烤,门道有的是斜坡,有的是台阶,有的是道延伸到屋外,架有门棚,屋内对着门口有一个灶坑供做饭,取暖,照明和保留火种用。陕西半坡遗址的住宅区中,有一座面积达一百六十平方米的地穴式大房子,屋内前部为一大间,后面分三小间,大房子附近有四十几座方圆两种半地穴和地面建筑,每座房子的面积一般在二十平米左右。地面建筑是木骨泥墙,室内有支柱盛托脊檩,屋顶为两面坡式。有的浅穴式房屋,为了挡风和防水,在门道内两侧各有一堵隔墙。桩上建筑,也叫干栏式建筑,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处地面的底架,再在底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干栏式建筑的记载。《岭外代答》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就是说这种房屋上边住人,下面豢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有密集的干栏式建筑遗址,梁柱之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考古工作者根据目前发掘的现象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有前廊过道的干栏式住房。在距今七千年前,产生工具只有石斧,石凿的情况下,人们能将粗大的树木加工成适用的方木桩,木版,并做出榫卯,企口,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的聪明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这种干栏式竹木结构的建筑,在我国延续了很长时间,直至今天,仍是我国西南地区和台湾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借以栖身的住所。
小小追风者 2024-07-01
用手
twinkle100 2024-06-1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人类最早的房子是怎么盖的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294389724731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