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空碗的故事读后感

(分钟前 更新) 396 3257

最新回答

读完姚育明居士的散文新做《手托一 只空碗》,便是阿色益西降措仁波切所说的这 种感觉。 诸行无常,诸漏皆苦,从前,我们所读的 关于佛、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文字,向来都 是从佛家的角度,对无常的人生所做的一些解 释。读来总是给人一种空灵的、高高在上的感 觉。就如同我们踏进了一座烟火缭绕的圣殿, 迎面而来的便是威武壮观的金身佛像一样,令 我们不得不因仰视,而生敬畏之心。 然而姚育明居士,却是用人与人之间的情 ,用日常生活之中的琐碎之事,来为我们解读 佛法,又用佛法来与我们探索人生的无常与悲 凉,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在她的文字里,佛法是那么的美,那么的 平易近人,又那么的扣动人心弦,让我们知道 佛法便是人法(王蒙语)。让我们知道,佛性 与人性其实不是分隔开来的,而是紧密关联, 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她的散文《被杀的牛》 。她在文中详尽地描写了一头被杀的牛。在这 头牛被杀之前,是如何的流泪。那眼泪是做为 有生命的生物,自知即将被屠杀时的悲哀,亦 或说是那眼泪是向杀牛的人,为生命而做以最 后的乞求吧:黑牛仍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入 定了。然而,它的眼睛开始湿润,眼泪渐渐充 盈,终于像掘开的河床,两条泪河汩汩而下… …我想,任何人读到这样的文字,都不会不为 之动容,心中都不可能不充满了不忍吧?佛家 讲究的是因果。因此,作者告诉我们,杀牛的 人因为杀了太多的牛,晚来很是悲凉:他杀的 牛太多了,在他晚年的时候,变得有些像牛, 一头瘦骨伶仃的令人怜悯的老牛。这个故事也 就是佛家讲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要多行善事 啊! 作者就是这样,用一个看似很冷酷的平常 事件,在告诉我们佛法的无边。就像她在《手 枪》一文中描写的那样。手枪明明是冷酷的武 器,而在作者的笔下,这冷酷的武器,却演变 成了顽皮孩子们手里的玩具枪,因为孩子们用 枪里的水,滋向菜场里的鱼虾身上,为挤在狭 小空间里的活着的鱼虾,添加了一些甘露之水 。也因了这甘露之水,因此,那些挤在狭小空 间里的鱼虾,才得以得到些许的清凉。因此, 当孩子们手指扣动扳机的那一刹,从手枪这样 冰冷的武器里,却有一朵仁慈的水莲花开在了 极乐,也开在了尘世。 在《空碗》一文中,姚育明居士放下了贵 重的金碗、银碗、蓝花磁碗,捧给我们的却是 一只乞丐的破旧磁碗。 谁都知道,最被人轻视的人群,便是乞丐 。因为,他们是靠一只碗向别人乞讨而生。而 姚育明居士却用了人人都轻视的这只空碗,告 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什么样的碗,只要它空 着,它就是一只用来乞食的碗,因为伸到不同 的门前,结果便会得到不同的食物。看似说食 物,其实是在教人懂得该怎样去选择。教人不 要自满。教人对众生要有怜惜之心:“若共吃 一锅美食,门里门外有些什么分别?施主,受 者,又分什么贵贱?” 作家冯骥才说:佛性与人性是个大问题, 这本书不是用理性,而是用天性来回答问题。 正是这样,作者通过显而易见的平常事,教我 们懂得怎样去选择,教我们懂得不要自满,教 我们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怀着一颗悲悯 的心怀,奉献出自己的那份爱。也许,这正是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追答仅供参考!追问是一个空碗的故事,不是手托一个空碗
MyronKiven 2024-05-1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一个空碗的故事读后感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09131145477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