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超市的两极分化

(分钟前 更新) 262 9257

最新回答

家装的兴起带动了建材市场的快速发展,建材市场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向建材超市发展,另一个是走专业市场之路。所谓专业市场指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专业性较强的产品。消费者只要进入某种建材的专业市场,就有几十个品种,甚至上百个品种供选择,且价格要比零售商的低。
建材超市的业态特点、属性和低价战略也决定了它的定位。总的来讲,超市所售商品以同一品牌下低端、低价的“超市商品”为主,新款、高档产品不多。
从理论上讲,建材超市通过规模采购、与厂家联合等可能会取得较低的进货价。但建材超市难以真正长期保持低价,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采购必须形成规模,否则低价无从谈起;
二是受我国建材同类商品的生产厂家众多、单体生产规模不大和供销体制的影响,超市大多数商品不得不从代理商手中按代理价进货,而直接从厂家采购的比例最多不过30%;
三是建材超市运营的高成本。
因此,建材超市难以真正长期保持低价。时下,摊位制市场虽然有些建材商品的标价略高于超市,但打折后、加权平均的结果会比建材超市价格要低。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摊位制市场理论上的零成本运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从而形成商品的低价,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超市中的商品在待售状态时的所有权属于超市,摊位制市场则不然。由于待售商品所有权的不同,因此从理论上讲,超市对其商品的管理及售后服务是直接、高效的。摊位制市场则是间接、粗放的。
虽然服务和管理还是摊位制市场的软肋,但从长远看,摊位制市场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三大理由:
一是源于集市贸易的有形市场业态,适合我国国情。
其次,摊位制市场因没有高额的运营成本而使得交易成本降低。
第三,摊位制市场的综合效益大。家装、建材、家具三个板块比较容易实现“一站式消费”。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建材超市这一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业态,理念前卫,管理和服务较摊位制市场具有一定优势。但北京建材超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市场份额还不到10%。“超市一族”还需要培养,超市业态还需要与我国传统的消费理念和惯性相适应、相融合,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市场培育过程。因此,目前建材超市只能作为摊位制市场的补充。
无论是建材超市,还是专业市场,由于其自身定位的差异,虽然彼此的竞争存在,但是作为互为补充的两个销售形式,势必长期的存在下去。

吾色真人 2024-06-25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首页 >  建材超市的两极分化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032936096191406 秒